去年,信達也大幅增加了不良資產的收購。其中傳統類不良資產(主要收購自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新增收購額達307.96億元,同比增長150.8%。附重組條件類不良資產(主要收購自非金融機構)新增收購規模為1187.03億元,同比增長55.1%。
信達不良債權資產的收購成本中,非金融類的成本增加也由2013年末的464.81億元增加至2014年末的938.84億元。
“預計化解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需求在增加,信達有望在不良資產領域保持良好的業績。”3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信達董事長侯建杭如是表示。
3月27日晚,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的中國信達(01359.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4年末,中國信達總資產達到5444.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1.9%。在經濟下行期,該公司卻呈現出了“逆周期”優勢。
2014年度,信達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18.9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8%,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ROE)14.0%,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2.62%。
同時,此份報告顯示,從信達收購成本、業務拓展,及營收份額可以看出,不良資產在各行業中的蔓延路徑可見一斑(詳情見圖示)。
不良資產業務利潤貢獻率超七成
信達表示,不良資產經營業務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也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其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收入達315.0億元,不良債權資產新增收購成本為14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1%和68.3%。
“2015年經濟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是總體復蘇疲軟態勢難有明顯改觀。伴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和產業機構調整的深入,經濟金融系統中的各類隱形風險逐步顯性化。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化解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需求在增加,信達有望在不良資產領域保持良好的業績。”3月30日,在香港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信達董事長侯建杭如是表示。
他認為,今年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的機遇。銀行業不良貸款和不良率的“雙升”,給信達拓展傳統的不良資產業務帶來機會。企業流動性的緊張、應收賬款上升、壞賬規模和不良比例的增加,使得附重組條件類的不良資產業務大有可為。
信達年報數據顯示,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是其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公司的主要業務包含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投資及資產管理業務、金融服務業務三個板塊,去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占收入總額的52.7%、20.3%和29.3%,稅前利潤分別占稅前總利潤的70.5%、21.6%和11.4%。
去年,信達也大幅增加了不良資產的收購。其中傳統類不良資產(主要收購自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新增收購額達307.96億元,同比增長150.8%。附重組條件類不良資產(主要收購自非金融機構)新增收購規模為1187.03億元,同比增長55.1%。
銀監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余額達到了8426億元,同比增長42.3%,不良率達到了1.25%。不過從信達的年報上看,去年該公司不良資產的收購來源主要是非金融企業。
在信達附重組條件類的不良資產中,來自房地產的行業占比最大。2013年占比達60.3%,2014年略有下降至58.3%。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疲軟,其處置風險也在上升。信達表示,該公司強化項目風險控制,新收購項目總體風險可控。將優化區域結構,增加涉房一二線城市分布。
年報顯示,信達不良債權資產的收購成本中,非金融類的成本增加也由2013年末的464.81億元增加至2014年末的938.84億元。
為此,信達副總裁吳松云解釋稱,收購成本的增加其實是不良資產投資規模的增加,也是市場機遇的增加。“收購價格確實略有提高,但是和資產的質量不同有關系。”
至于2015年信達收購的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增長情況。吳松云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問時表示,“傳統類不良資產的收購,主要還是取決于銀行出表的意愿和速度,相對來講,我們是比較被動的。目前來看,銀行的出表速度還是在提速,我們最少應該能維持以往的增速。”
銀行“牌照”依托主業布局
在加大處置核銷力度時,也有銀行成立了資產經營部,自行開展不良的處置業務,這是否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吳松云表示,主要的渠道還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來進行處置。“從政策要求上,不良資產應該是以面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為主要處置渠道。從銀行自身來說,不良資產處置專業化很強、隊伍的要求和技術要求不同于其他資產。銀行有自己的保全隊伍,對于一些簡單的比較容易處置的他們會自己處置。”
此外,隨著“不良蛋糕”的擴大,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也多了“分食者”。
至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是否會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吳松云坦言,競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不過對信達影響不大。“從總體來看,地方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占比不到10%。且他們有局限性,比如處置的方式、收購的不良資產范圍、自身的資金實力、渠道、分支機構等。地方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加入有利于市場的發展,況且我們之間不僅是競爭,也有一些合作。”
2014年,信達旗下的金融子公司業績提升顯著,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5.3億元,同比增長44.5%。其中,幸福人壽原保費收入達75.9億元,同比增加84.4%;信達財險原保費收入35.1億元,同比增加15.4%;證券及期貨業務稅前利潤大幅上漲至15.8億元,同比增長251.5%。
然而,在信達金融子公司“全牌照”的經營中,唯獨缺一個銀行的“牌照”。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信達有意收購南洋商業銀行。為此,信達高管陳孝周表示,“注意到這方面的報道。各種說法都有,目前我們沒有和各方面有這些意向的接觸。”
被問及銀行牌照的布局時,陳孝周稱,“我們規劃牌照的時候,不是追求全,目的是看對我們不良資產經營的主業的協同上是否有利。在現有的多功能牌照的基礎上,對于我們完善功能,增加協同效應有利的,都不排除會去做。”
其實,此前信達離銀行牌照也只有“一步之遙”。
2014年9月26日,信達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將持有的西安銀行21%的股份,共計6.3億股轉讓給西安一家文化產業投資集團,轉讓價格22.5億元,而信達初期投資成本為12.6億元。
至于為何沽清西安銀行股份,信達稱,入股西安銀行源于為該行提供個性化不良資產處置方案,同時通過信達對其進行財務性增資和管理輸出。西安銀行資本實力和運用水平明顯改善,股價也有回升,轉讓所持股票實現預期授予,符合信達及股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