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政府是否會下調2015年增長目標?
中國將把2015年增長目標從2014年的7.5%下調至7%,不過也有30%概率將增長目標定在7-7.5%之間。中國不可能接受IMF的建議將目標定在6.5-7%。
中國經濟2015年可能增長7.2%,主要受益于服務板塊相對穩定的增長和經常賬戶盈余。不過,房地產板塊的疲軟和制造業產能過剩將造成持續拖累。
2. 中國的經濟轉型是否會繼續?
盡管我們預計房地產板塊的調整和多個工業部門的產能過剩將在2015年繼續拖累制造業,服務業將會繼續以相對穩定的步伐擴張。因此我們預計中國將繼續穩步進行經濟轉型。
3. 房地產市場是否會繼續調整?影響是什么?
我們預計房地產市場調整將會在2015年繼續,近期依然屬于供應過剩。房價可能進一步下跌,不過應該會在明年下半年企穩。從峰值到底部,我們預計全國平均房價跌幅將在5-10%的區間,二三線城市通常跌幅更大一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家庭收入增長強勁而且預計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仍將維持強勁,即便房價出現溫和下跌,以房價收入比衡量的住房購買力將會得到極大提升。
4. 中國金融風險是否依然受控?
中國金融系統風險雖然較高,但不可能在未來兩年演變成全面的危機。首先,盡管按照歷史和國際標準,中國企業債務非常之高,但家庭債務非常低,只有GDP的25%,而政府債務(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但不含國企債務)占GDP的59%,依然處于可控范圍。第二,盡管中國經濟放緩,但7%以上的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是最高的。第三,中國的債務主要是內債,而國內儲蓄率高于50%,全球第一。第四,盡管債務增速很高,總資產也在快速增長,因此除房地產和礦業等少數行業外,杠桿率一直維持穩定。就政府部門來講,政府所持有的國有資產和4萬億美元外儲是很強的緩沖,可以應對潛在的危機。最后,中國對國際資本流動仍相對封閉,因此資本大規模外逃引發危機的風險非常低。
5. 中國是否會面臨財政懸崖?
地方債新規將有助于控制地方債務問題。短期而言,從地方融資平臺融資轉向市政債券融資應該可以緩解融資與地方政府項目的期限錯配問題、降低利息負擔,從而有助于降低違約風險。從長期來看,可以強化地方政府借貸的市場紀律性,因為市政債券通常要求更為嚴格。
6. 中國央行的運作框架是否發生改變?
改變貨幣政策運作框架的主要理由是擔心傳統貨幣寬松造成扭曲。當央行通過降息或加速信貸發放來放松貨幣政策,地方政府和國企往往可以優先獲得信貸,而那些對利率不敏感(愿意接受較高利率)的借貸者將對其他板塊造成擠出效應。新的運作框架正是針對上述擔憂的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央行通過定向寬松可以向特定板塊注入流動性,包括中小企業、保障房和農村地區。不過這種新做法本身也有其缺陷,可能造成新的扭曲,因為中國央行可能并不具備引導行業借貸的專業能力。另外,新框架下貨幣政策操作的透明度較低,給市場造成不必要的不確定性。
最近的降息意味著中國央行轉向積極寬松立場。2015年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并輔之以其他措施,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7. 國際油價大跌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中國是石油進口大國,外生性的、供給驅動的國際油價下跌所引發的PPI通縮將提高企業利潤和家庭收入,支撐經濟增長。
8. 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是否將再次擴大?對人民幣意味著什么?
原油下跌有助于經常賬戶盈余擴大,從而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人民幣2015年可能維持穩定,年底目標為6.15,與2014年底目標相同。但我們預計匯率波動性將會加大,明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疲軟和聯儲加息預期所引發的美元強勢可能讓人民幣站上6.20。
9. 中國經濟轉型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如何?
中國經濟轉型并不意味著將放棄投資。中國投資占GDP比重2013年為47.8%,是不可持續的。轉型目標是將投資降至更合理的水平,比如2020年降至35-40%。這意味著中國投資將會減速,但并不會崩潰。所以盡管全球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結束,但中國大宗商品需求不會崩潰。
10. 中國結構性改革的下一步是什么?
在目前階段,我們預計中國政府將會繼續在所有領域小步推進改革。因此,雖然我們已經幾乎在所有領域看到了一些進展,但沒有太多突破性進展。這種漸進式的改革方式應該有助于維護金融穩定,由于近幾年金融失衡快速累積,這一點具有優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