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資產福建辦事處業務二部團隊負責人 張華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張華峰的口頭禪。2017年,浙商資產決定走出浙江,將業務向省外拓展。張華峰就是在這時收到指示,帶領團隊前往福建開拓市場。
初入省外市場,面臨的問題都差不多,但每個團隊都有自己解題辦法,“開拓市場,要有勇有謀。”
謀區域布局 挖市場潛力
福建地處沿海一帶,又與浙江毗鄰,成為了當時浙商資產向外拓展業務的一個重要目標地域。
初到福建的張華峰心里也確實犯嘀咕,畢竟原來只需要跟進一個地區的業務,現在卻要通盤一個省的行業情況,“我們那個時候跑遍了全省做盡調,福建大部分縣市的銀行、律所和資產管理公司我們都去過,最后選擇了泉州和寧德作為主要業務點。”
張華峰一邊回憶一邊說道:“之所以選擇泉州和寧德,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地區民營經濟活躍、地理位置也有益于地區經濟的發展,雖然經濟下行,大家對不良市場所持態度暫時比較悲觀,我們還是選擇了在泉州和寧德積極展業,并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建設起了浙商資產生態圈。”
張華峰想了想,接著說:“除此之外,我們還結合了浙江經驗,認為工業廠房的升值潛力會比較高,所以便把收購資產的重點放在了工業廠房上。”
每次在完成銀行現場盡調后,張華峰都會帶著團隊重新回到現場了解情況,跟周邊企業老板、商戶了解當地商業氛圍、區域經濟情況等,反復多次找到銀行客戶經理進行深入交流。
“大部分有價值信息都掌握在一線工作人員身上,所以與他們打好交道至關重要。”通過這些方法,張華峰團隊找到了信息對稱點,也為后續資產的處置做好了準備。
事實證明,張華峰的選擇是正確的。通過前期的充分盡調并擬定處置計劃,在寧德和泉州地區的展業使他們獲得了超額的收益。
謀鏈接方式 打團隊品牌
“別人不敢去的地方我們敢去,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就是我們的機會。”
那時候,浙商資產在福建知名度不高,張華峰想,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招牌打出去。但市場不熟、資源匱乏,怎么辦呢?
張華峰說:“初到一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人脈關系,和本地人打好關系,了解到他們的風俗民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把握住他們的需求。”
于是,他迅速招募了福建本地員工,提高了團隊在當地的天然優勢,情感的聯結為團隊在福建的業務深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就這樣,在福建連牌照都沒有的張華峰帶著他的團隊,“硬生生”開辟出了發展之路。張華峰說,“我們別無選擇,要讓政府有關部門、讓銀行、讓投資人們信任我們、和我們合作,只能靠一個個項目的圓滿落實去說服他們,用成績說話。”
2020年下半年,張華峰團隊與湖岸投資就其管理的存量金融不良債權資產表達了收購意向。湖岸投資是中國境內專注于金融不良資產投資的大型投資機構,張華峰很看重這次合作,經過雙方反復的篩選、議價、磋商,最終,雙方就債權本息規模8.54億元的金融不良債權資產包達成了轉讓合意,并在2020年四季度完成了首次合作。
謀社會責任 展國企擔當
遠征軍打天下,扎下根后,就要考慮為當地多做貢獻。張華峰笑了笑,只說有一次在和政府合作的項目里,因為出色地化解了民營企業擔保鏈風險,為當地民生做出了貢獻,政府還特意出具相關文件對他們進行表彰,這讓他很自豪。
“我們不只是賺錢,浙商資產作為一家國企,是有社會責任的,這個才是我們在浙商資產努力工作的意義。”或許,能為社會多出一份力,才是張華峰當時選擇浙商資產的理由。
張華峰說,所謂深耕,無非就是一點一點地把困難挖開,一點一點地把所有的小事都做好,一環扣一環,膽大心細,凡事多想幾步,未雨綢繆,不忘初心,正向的結果自然就會來到身邊。
在張華峰看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崗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在浙商資產,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同樣懷著赤誠的真心在對待自己的工作。
深耕,耕的是理想與初心,耕的是專業與匠心。
結語: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作戰”方式。省域不同,市場環境就不一樣,“攻碉堡”的辦法也不一樣。“拉桿箱”拉出去,如何立足,如何扎根?考驗了我們的謀略,考驗了我們的意志,考驗了我們的行動!
唯有百煉,方能成鋼!布局全新市場的過程也許沒有一帆風順,唯有迎難而上、見招拆招,用每個團隊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開拓,了解再深入一點,盡調再細致一點,業務再精通一點,才能讓“拉桿箱”帶給我們更多想象!
所有驚喜的未來,都來自努力耕耘的當下!讓我們延續內心的一片熱愛,保持奮斗的精神狀態,用拼搏唱響時代強音,用堅持勾勒最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