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銀監會發布了6號文《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對十大類風險的具體防控要求。
6號文對信貸類資產的信用風險要求包括“摸清風險底數、嚴控增量風險、處置存量風險”等,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綜合運用重組、轉讓、追償、核銷等手段加快處置存量不良資產,通過追加擔保、債務重組、資產置換等措施緩釋潛在風險;通過解包還原、置換擔保、救助核心企業、聯合授信管理等方式,妥善化解擔保圈風險;利用債權人委員會機制,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制定風險處置計劃;加強債權維護,切實遏制逃廢債行為。重點治理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通過各種手段隱匿或轉移不良貸款的行為,要求銀行及時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強風險緩釋能力,嚴格控制對“空殼企業”和“僵尸企業”的信貸。旨在全面反映信貸風險,做好足額風險準備,不得將不良隱瞞和變相出表。
房地產企業不良資產的搶灘登陸戰正式打響
3月份,亞洲最大地產私募PERE亞洲峰會在香港召開,峰會就國內不良資產市場的現狀,以及未來地產投資走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會議新風向看,眾多投資機構開始將目光轉向另一領域——中國內地過熱的房地產產生的不良資產。
先是北上廣深,接著是合肥、杭州、青島,再到東莞,一系列調控措施從限購角度降低了房地產企業項目變現的速度,同時,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化,境內發行公司債、成立房地產集合信托、資管計劃、ABS等各類融資渠道均對房地產企業開始大幅度的收緊。
與以往的投資方向正好相反,在中國市場出現因資金問題或違約而產生的不良資產,成為地產投資的新機會。據統計,光是2016上半年,傳統不良資產公開市場大于3000億元的成交額里,四大占比就已超過80%。
從部分可查的數據來看,2015年6月中國華融的不良資產總額為3264億元。其中,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總額為2125億元,要按最終債權人所屬行業劃分的話,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有1368億元,占比高達64%以上,由此可見一斑。
以華融的數據推算,四大旗下房地產相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6000億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性AMC的房地產不良資產,全國房地產相關的不良資產將很有可能逼近萬億。
同時,因房地產相關的不良資產抵押物價值高、升值潛力巨大,包括土地、在建工程、爛尾樓、投資物業等資產的變現能力較強,如帶著芳香味道的花朵一樣,深受有蜜蜂屬性的AMC追捧。
就AMC處置房地產不良資產而言,可分為兩個大類,一是有強大信用主體介入,如央企、國企、四大等作為擔保,先將所有償付責任都承攬下來,再重新開發或盤整后再銷售,當資金逐漸回籠后,按比例償還債務。
第二個是債務重組,投資方通過打折收購所有債權,接著由投資方與債務人談判,一段時間后,如債務人能夠盤活項目實現現金流,那么投資方將獲得債權投資的收益。
AMC通過債權受讓方式,向二三線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以此變相向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同時,資產管理公司也會讓融資方提供抵押擔保,其中,資金占用費等本質便是貸款的利息。
債務重組和資產重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訴訟、破產、拍賣等硬著陸方式,由于基金的梳理、投資、置換和運營等能力化解了不良資產,資產的實際價值得到再次提升。
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亦不為過,但十八大以后,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在此期間,大量產業調整、經濟改革以及金融不良資產是裸露出來的,由此可見,整個十三五期間,將是不良資產暴露的高峰期,形成各方資本搶灘登陸的局面,這個機遇已經到來,但與此同時,風險也悄然來臨。